阿拉伯人真的曾经在中国南方建立过割据政权吗?
现在恐怕已经很少有人知道,穆斯林曾经在中国南方,建立过一个伊斯兰国,而且维持了长达10年之久,这是历史上,穆斯林第一次在中华大地上,建立的割据政权,它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,随之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种族屠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崩溃,一如后来不断上演的类似悲剧。
那么这是在什么时候、在什么地方发生的事件呢?
这就是在1357年爆发,1366年结束,发生在元朝末年,一场席卷了泉州、福州、仙游和莆田,波及大半个福建的“亦思巴奚”战乱,一群阿拉伯商人,试图趁着元末农民起义爆发,元朝政府自顾不暇之际,火中取栗的结果。
按照历史学家张星烺,朱维干和庄为玑先生的说法,亦思巴奚就是波斯语中,伊斯法罕的意思,代表的是伊朗的一座名城,所以这群侨居中国的穆斯林商人,想乘元末动乱之际,企图割据泉州一带,建立一个名叫“伊斯法罕”的伊斯兰国。
不过另外的一些历史学家,对这种说法持有异议,比如日本学者前岛信次就认为,“亦思巴奚”是波斯文中军队或者士兵的意思,还有一些中国学者,比如廖大珂先生认为,这个词正确的翻译,应该是商业首领的意思,陈达生先生认为是教派之争,还有人认为是反元起义,所以是不是一群阿拉伯人,想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伊斯兰国,是值得商榷的。
这件事情的简单经过,就是两名据说来自伊朗伊斯法罕的商人,赛普丁和阿迷里丁,在元末最先以支持元朝政府为名,组织阿拉伯商人起兵,被封为万户,随后又叛元,企图建立地方割据势力,然后又发生内斗,政权又落入了一个叫做那兀纳的穆斯林商人的手中,10年后被一个叫做陈友定的人,率领元军消灭,随后他又被朱元璋派出的汤和击败,就是这样一个乱七八糟的狗血故事。
至于这个事件究竟该如何定性?这不是本文关心的重点,在阿拉伯人当政的这10年里,泉州一代到底发生了多少骇人听闻的悲惨故事,我也不想多说了,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的德性,我们想问的是另外一个根本性问题,就是元朝到底是怎么失败的?
有人可能会奇怪了,元朝是怎么失败的,那不都是因为蒙古人暴虐残酷,腐朽堕落,和“亦思巴奚”事件有什么关系呢?
有关系,不仅仅有关系,而且还大有关系!
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想一想,为什么福建会有这么多的阿拉伯人,甚至都能一度建立起割据势力了呢?
关于元朝末年,泉州到底有多少来自中东的穆斯林,史学家也是众说纷纭,从几万到几十万的说法都有,但是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,肯定超过了今天在广州的黑人。
这么多的穆斯林跑到中国南方来干什么?当然是做生意,做的是什么生意呢?自然是远洋贸易,生意的规模有多大?
根据元成宗大德八年 (公元1304年) 刊印的《南海志》里记载,元朝和世界上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商业往来,根据《至正四明续志》里的记载,进出口的货物多达250多种。
那么一年有多少条船往来于中国和世界呢?我们现在已经搞不清楚了,但是根据元周密《癸辛什识续集》卷下里的记载,仅仅一个叫做佛莲的阿拉伯商人,“每岁发海舶八十艘”,而泉州城里像他这样的富商成百上千,他一个人就可以有80条海船,泉州城到底有多少海船?整个中国沿海到底有多少海船?数字肯定是惊人的。
元代的海外贸易,规模究竟有多大呢?由于元代的数据缺失,我用宋代的数据来跟你讲,南宋财政收入的5%来自于海外贸易,一年的收入在98万缗到200万缗之间不等,大致相当于98万~200万两白银左右。(不过那个时候是铜本位制,一贯钱大致等于一两白银,实际交易用的是铜钱,金银反而很少使用)
这笔钱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?北宋檀渊之盟里,宋朝一年赔给辽国的白银只有30万两,就足以让辽国人happy的不得了,宋金和议的岁币也是这个数量,只是额外一次性赔偿了300万贯,南宋单靠一个海外贸易的收入的一小部分,就足以应付这笔支出。
那么挣这么多钱,需要多少条船往来呢?根据《宋史》、《泉州府志》以及《福建通志》里的记载,郡守真德秀和市舶使赵崇度改革弊政,鼓励贸易,让每年阿拉伯商人来往泉州的船只,从一年3~4艘,一下子增加到了36艘,一时被传为美谈,泉州当时大概占南宋整个对外贸易的30%左右,所以南宋一年大概来往100条船左右。
但是到了元代,随便一个在泉州的阿拉伯商人,一年就能发出80条船,你可以想象,元朝从海外贸易里能挣多少钱!这个规模,欧洲到17世纪末18世纪初,都未必能达到,而且根据南开大学李治安先生的研究,元朝在南方商业税的比例,接近财政收入的20%,这已经半只脚迈入了现代国家的门槛。
然后我们就不得不问一个问题,引发工业革命的大航海,其实在中国元代早就实现了,可是中国为什么就没有爆发工业革命呢?不仅仅没有爆发工业革命,元朝反而是中国历史上,最短命的一个朝代。
而且不仅如此,这个看起来好像让元朝大赚特赚的海外贸易,最后又怎么让元朝政府痛苦不堪,甚至搞起了几次海禁呢?
接下来更让人疑惑的是,元朝搞的是彻底的市场经济,蒙古人是纯粹的重商主义者,而作为元朝遗民的朱元璋,为什么就没有感受到这中间的好处,反而对商人有一种病态的痛恨,非要让这个国家重回小农经济呢?
更滑稽的是,当郑和率领着“史无前例”的浩浩荡荡的大舰队,前往东南亚,甚至到达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时候,怎么一点也没有殖民对方的意思,以至于让我们这些后人,常常为他扼腕叹息,为他错过了中国称霸世界的最佳时机,捶胸顿足,但这是真相吗?
有人问我这本《归因论》到底在写什么?其实我是在写世界历史。
真正的人类全球史,就是从蒙古人西征的那一天开始的,这个世界除了新大陆以外,已经连成了一体,已经变得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中国的一只蝴蝶煽动了翅膀,就已经能让欧洲来一场暴风骤雨,所以我们的故事,事实上就是从他们开始讲起。
但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历史,都是西方人写的,他们也许说对了,关于他们崛起的正确的因果关系,但是关于我们的,却充满了错误。
可能你不知道,在中国的元代就已经爆发了商业革命,可能你也不知道,在郑和之前,中国就已经派出过上千艘战船组成的舰队,曾经试图去征服东南亚,那些让欧洲人成功的所谓壮举,中国人其实早就做过,只不过结果是一地鸡毛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因为我们是完全不同的社会,一次让欧洲人赚得盆满钵满的航行,对中国人来说,可能就会诱发一场社会危机,用西方人的逻辑来看中国的这段历史,你就会觉得这段时间里,中国人的举动,简直无厘头到了极点,元明清的统治阶级,看起来就像是一群傻子。
但这是历史真相吗?肯定不是,西方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最重要的贸易路线,其实就是把产自印度和东南亚的香料运回欧洲,附带的还有中国的瓷器和丝绸,至于美洲的白银,那都是后来发生的事情。
而对于元代的中国来说,其实也是把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卖到印度和东南亚,然后再由他们卖到中东和欧洲,同时把印度和东南亚的香料拉回中国,双方的贸易路线是一回事,而且元代海外贸易的规模,欧洲人即便是越过了好望角,找到了印度以后,也花了上百年的时间才追上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量级里。
但是奇怪就奇怪在这里,这条海外贸易的线路,欧洲人是越做越有劲,可是中国人却越做越没劲,元代就搞过几次海禁,到了明代干脆就搞成了朝贡贸易,实际上就是变相限制贸易量,如果把这一切现象,都简单的用一个中国人脑子里有包来解释,这合理吗?
只有脑子里真正有包的人,才会相信这个解释,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?
当然,我们还是老规矩,绝不用理论去解释理论,而是给大家讲故事,讲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故事,然后让大家自己去品味,这中间的因果关系,所以,接下来我们要好好的梳理一下,元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?
欲知后事如何,请听下回分解,如果觉得本文可读,请分享到朋友圈,谢谢大家。
今天写的有点短,非常的不好意思,主要是因为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,按照四川人的说法,我得先安下客,后面我会抓紧补上。
至于为什么没有更新,主要是这段时间太忙了,原因我前面说过,来自印度、美国和欧洲的订单,让我们最近天天加班,本来写了一篇文章自夸一下,没想到几家官媒居然要来采访,这可把我们吓坏了,他们要是一曝光,我们的客户肯定就飞了,搞不好还会被印度美国制裁,按照我们销售部的说法,没事你偷着乐就好,别到处去得瑟,好吧,只能低调一点,把那篇文章删了,没有看到的读者,敬请见谅。
《晚清沧海事》正在修改,争取最近把它重新发上来,谢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。
灼识熔接机
以防失联,请长按此二维码识别关注。
备用号
归因论
归因论二:中世纪治理水平最高的宋朝,为什么连一匹马都养不好?
归因论五:为什么拥有最接近现代社会制度的罗马人,也发展不出一支像样的骑兵来?
时政评论
·END·
不一样的视角,不一样的维度
带来全新观点,全新认知升级
·END·
四川灼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官网:www.sczhuoshi.com
咨询电话:028-86122608